試看片 - 德希達精采試看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無限期觀看 - NT$1960
NT$2450
導論、解構以及與傅柯的論爭
結構與符號
悅納異己
Khôra場所論
翻譯論
翻譯與理性
友誼與共通體
想像一種思維方式:它的目的並非重新建構一套包含世界觀的體系,也不在某套體系內部進行調整,或者提出一種觀點以突破過時的社會、科學知識觀。它只是透過對經典、文本進行細緻而嚴格的閱讀,指出其中論述的不足、裂縫,或者作者自己也不一定意識到的預設、矛盾,甚至是死角等。由於這種細讀文本不一定僅限於哲學文本,還與文學、藝術等領域相互交織,這種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稱之為「解構」的思維模式,挑戰了學科的預設基礎、古典哲學概念,甚至是學科之間的界線,引起了學術界的兩極的評價。另一方面,也正因為德希達的解構思維建立在對於前人文本的閱讀上,所以他的思想也總是得要伴隨著解構的文本,而被稱之為「寄生法」,無形中也造成了閱讀德希達的文本門檻問題。
有鑒於上述問題,本課程以概覽的方式,挑選德希達早年關注的語言問題、中期的翻譯論,一直到晚年的「悅納異己」,進行講解。相信是開啟解構之門的絕佳起點。
1.導論、解構以及與傅柯的論爭
閱讀文本:傅柯《古典時代的瘋狂史》、笛卡爾《第一哲學沈思錄》、德希達《書寫與差異》中的〈我思與瘋狂的歷史〉
2.結構與符號
閱讀文本:李維史陀《野性思維》中的〈具體的科學〉、德希達《書寫與差異》中的〈人文話語中的結構、符號與遊戲〉、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3.悅納異己
閱讀文本:德希達《論好客》
4.Khôra場所論
閱讀文本:柏拉圖《蒂邁歐篇》、德希達《Khôra》
5.翻譯論
閱讀文本:德希達的Psyché. Invention de l’autre中的《Des tours de Babel》
6.翻譯與理性
閱讀文本:笛卡爾《第一哲學沈思錄》、笛卡爾《方法論》、德希達Du droit à la philosophie中的《S’il y a lieu de traduire I. La philosophie dans sa langue nationale 》以及《S’il y a lieu de traduire II. Les romans de Descartes ou l’économie des mots》
7.友誼與共通體
閱讀文本:亞里斯多德《尼科馬哥倫理學》、亞里斯多德《優台模倫理學》、德希達《友愛共同體》第一章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現象學運動、解構哲學與存在主義、跨文化哲學。長期關注領域為臺灣對法國哲學的繼受研究、跨文化翻譯理論以及可塑性概念對主體同一性問題探討等。主要著作散見於各中外學術期刊。發表之專書論文有〈語言向度下的文化構成-張東蓀的文化哲學〉、〈語言結構與符號遊戲──結構主義與後結構思潮之爭〉、〈存在主義在台灣---卡繆與沙特篇〉等。
無限期觀看 - NT$1960 NT$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