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片 - 書法史課程介紹
試看片 - 王羲之為什麼是書聖?
第一講:永遠的書聖王羲之(為什麼書聖是王羲之?)
第一講:永遠的書聖王羲之(快雪時晴、平安何如奉橘、蘭亭序)
第一講:永遠的書聖王羲之(第一粉絲唐太宗以及王羲之風潮)
第一講:永遠的書聖王羲之(臨摹王羲之的高手米芾)
第二講:旋龍舞千年的狂草—懷素〈王羲之與王獻之的變革〉
第二講:旋龍舞千年的狂草—懷素〈懷素的影響,黃庭堅得窺妙筆〉
第三講:廟堂氣象話楷書—魏晉小楷、唐楷、到宋代尚意中的顏體氣象〈法度大備的唐楷〉
第三講:廟堂氣象話楷書—魏晉小楷、唐楷、到宋代尚意中的顏體氣象〈蘇東坡的寒食帖、赤壁賦〉
第四講:趙孟頫與元代書法復古的風潮〈神仙中人的趙孟頫〉
第四講:趙孟頫與元代書法復古的風潮〈金石學大盛的年代〉
第五講:明代中期蘇州與吳門才子的世界〈文人繪畫與書法〉
第五講:明代中期蘇州與吳門才子的世界〈唐寅與文徵明〉
第六講:從董其昌到清宮〈董其昌與同時代文人〉
第六講:從董其昌到清宮〈董其昌的南北宗論與明清的影響〉
番外篇:〈歷代書論〉
無限期觀看 - NT$1920
NT$2400
王羲之的影響及其時代意義?
狂放不羈的懷素草書如何影響歷代書家?
書法字體的演變
趙孟頫集大成復古的意義
今年為故宮博物院100周年,回顧故宮從清宮皇室收藏轉型為近代意義的博物館,不僅使得魏晉唐宋元明清以來的頂級珍寶,得以呈現於公眾面前,臺北故宮這一批隨著大時代動盪,而由北京南遷到抗戰大後方四川,再隨國民政府渡海來臺的國寶,也在冷戰時期成為「自由中國」的中華文化象徵,影響當時歐美與臺灣本身的文化認知與藝術學習。
本課程透過六堂課,從東晉王羲之到晚明董其昌,介紹重要的名家典範與其跨越朝代的後續影響,以此掌握書法史中重要的演變核心,並呈現歐美與臺灣藝術史學者在這半世紀以來對於臺北故宮典藏此批書法珍寶的豐富研究成果。
第一講 永遠的書聖王羲之
第二講 旋龍舞千年的狂草—懷素〈自敘帖〉
第三講 廟堂氣象話楷書—魏晉小楷、唐楷、到宋代尚意中的顏體氣象
第四講 趙孟頫與元代書法復古的風潮
第五講 明代中期蘇州與吳門才子的世界
第六講 從董其昌到清宮
※本課程影片4月底全部上架
臺大中文系、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畢業,博理基金會研究員。長期從事書畫鑑定,關注中國書法史、張大千與近現代書畫、民國文人在臺灣等三項課題。編著有故宮副院長莊嚴先生120周年紀念三書:《故宮半世紀》、《書道幽光》、《翰墨知交情》,合編《張大千參考書目選錄》。並陸續於《典藏—古美術》雜誌發表古代書法、張大千與臺靜農、臺灣文化訪墓等系列文章。
無限期觀看 - NT$1920 NT$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