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無限期觀看 - NT$4400
Victoria D. Alexander:藝術家社會學導論
Norbert Elias: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
Tia DeNora:貝多芬與維也納的音樂政治
Pierre-Michel Menger: 天才的社會科學研究——貝多芬
Nathalie Heinich: 梵谷效應
Pierre Bourdieu:稟性美學作為研究進路——馬內研究
Linda Nochlin:印象派女畫家莫莉索——女性主義觀點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現代生活的捕捉者——插畫家康斯唐坦·吉 (Constantin Guys)
John Berger:畢卡索的成敗
Robert Escarpit : 法國文學家的世代分析
( 課程為預購方案,影片將於三月底陸續上線 )
「藝術社會學選讀」系列的第三期課程,將以「藝術家社會學」為題來開展,在十一堂課程當中,解說歐美社會理論學者,對於藝術家的獨特研究方法與成果。儀真老師將結合社會學、藝術史與心理學的跨域觀點,闡釋研究藝術家的經典學術文獻。主題包括藝術天才的社會學分析、政治文化環境對創作與藝術職涯的影響。也將分析社會因素對藝術家個人特質和稟性產生的效應,又如何形塑作品的風格與美學。女性主義觀點的文本挑戰了傳統藝術史觀的性別意識框架。課程中觸及的音樂家與畫家計有:Mozart, Beethoven, van Gogh, Manet, Morisot, Picasso和波特萊爾筆下的插畫家C.Guys等人。透過藝術社會學的目光,我們將看到這些藝術家前所未見卻真實深刻的面貌。除了講述個別藝術家的社會學研究案例之外,本課程也將介紹藝術家群體的社會學研究方法,並以法國著名的文學社會學開拓者R. Escarpit的著作為例,闡述文學世代的出身與時勢之間的關連,社會因素又將如何影響文學家在其所處時代的聲望與地位。
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社會學博士,主修藝術社會學。現任政治大學、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臺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理事,曾任高中人社導論與經典閱讀計畫藝術學教授。 專長為藝術社會學、法國社會理論、視覺文化研究、現代主義藝術等。翻譯著作計有《回憶咖啡館》 (Chantal Thomas)、《死去的男人》(D.H. 勞倫斯》等六本法語和英語原典,跨越文學、宗教、哲學與社會學等領域。 個人部落格《工業咖啡館》: https://cafeindustrie.blogspot.com/
無限期觀看 - NT$4400